独自旅行的艰难起步
谢建光年轻时接受的教育有限,仅有五年的正规学校学习经历。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的小村庄度过,那里的生活节奏缓慢而单一。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,他没有机会继续深造,只能选择早早地步入社会。在决定投身木工行业之前,他曾简单地接触过几种不同的手工艺,最终选择了成为木匠。
谢建光作为一名木匠,主要的工作是制作和修补家具,偶尔也会接一些装修的小活儿。这份工作虽然能够带来稳定的收入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逐渐感受到了这种生活的枯燥。每天重复相同的工序,面对着永远不变的木材和刨花,这种单调重复的工作让他逐渐产生了厌倦。
在木工铺里,谢建光经常能听到从外地回来的客人谈论他们见闻的种种。这些谈话往往让他心生向往,他开始想象那些他从未涉足的远方有着怎样的风景和故事。这种渴望逐渐在他心中积累,变得越来越强烈,最终促使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。他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工具,离开这个让他感到束缚的小村庄,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。
1983年,谢建光终于下定决心,收拾了几件衣服、一套杯子和一支钢笔,带着仅有的150元积蓄离开了家。出发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,大家议论纷纷。亲戚朋友拉着他劝了好几次,有人说:“你这能坚持几天?钱花光了怎么办?”他没有回头,执意走了出去。
离开家没多久,他就发现钱用得比想象中快。每天吃饭、找住处的开销让150元显得十分有限。他穿过几个小村子时,沿路买了一些馒头和咸菜凑合,但很快,钱袋子就瘪了下去。到了一个荒郊地带,他手里只剩几毛钱。附近没有商店,也没有饭馆,谢建光只能在农田边徘徊,盯着地里的土豆和白薯。终于,他趁着天黑,蹲下从地里拔了几个小土豆揣进怀里,用附近的石头垒了个简单的灶台,把土豆埋进火堆里烤。等吃到嘴里时,焦黑的土豆皮又苦又硬,但里面的粉糯总算让他填了肚子。
再往前走,他走进了一个小镇,周围到处是人家的饭馆。那些飘出的香味让他驻足很久,可掏空了口袋,他只能想办法捡人家倒掉的剩饭。晚上,他找到一处偏僻的垃圾桶,看到一些还没完全坏掉的米饭和菜叶,就挑干净了拿来吃。
废物利用的机遇
谢建光一路走在乡间的简陋公路上,开始注意到一些被颠簸的大车掉落的零件。这些零件有的散落在路边草丛,有的卡在泥土里,甚至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螺丝钉也能成为他的目标。他蹲下身子,细细地翻找,每当找到一枚螺母或一块铁片时,他都会小心地把它们装进随身携带的布袋里。
有一次,他在路上发现一枚特别大的螺栓,看起来是从某辆重型卡车上掉下来的。他费了很大劲才从泥地里拔出来,抖掉上面的泥土,然后小心地擦干净。到了一处小镇的废品站,站里的老板接过他的一袋零件,称了称重量,说:“这些东西能值八块钱。”他拿到钱后,没有急着花掉,而是继续装好袋子,准备去镇上的馒头铺买些廉价的干粮。
有时候,一整天的路上,掉落的零件不多,他就需要额外想办法维持生活。他发现,镇上很多人家正在盖房或修东西,于是主动跑过去问:“用不用干点活儿?我会做木工。”一位老房主看了看他满身尘土,半信半疑地让他试试修一张快散架的木椅子。他搬过椅子,拿出随身带的简单工具,用尽量省力的方式处理,钉好松动的部分。
长时间的流浪让他的衣服变得破旧不堪,有些裤脚已经磨损到开线,鞋底也踩得薄得快透光。村里有些人看他这样,总是远远地指点,但也有好心人给他提供帮助。
有时,碰上废品站不收零件的日子,他只能用这些零件换些柴火或粗粮。有一次,他用一袋螺丝换来几根甘蔗,坐在路边嚼着充饥。偶尔,他还会遇到一些路过的大车司机,看到他辛苦的样子,会递给他一些矿泉水或剩下的干粮。
木头“房车”的诞生
经过十多年的流浪生活,谢建光发现一直靠背着简单的行囊行走非常累人,尤其是遇到长途路段或者需要多日露宿的时候,衣物和干粮都难以携带足够。1996年,他开始琢磨着能不能造一辆木头车,能装下他的全部家当,还能为他提供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休息场所。
说干就干,谢建光在路过一个村子时停下来,找到一家木工铺,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想法。老板看他样子破旧,不太相信他的计划,但谢建光搬起工具,拿起木板,开始动手制作木车。他选了一些结实的木料,锯成合适的尺寸,拼接出车厢的雏形。虽然工具简陋,但他手艺娴熟,做得非常细致。
他用几天时间将木头车打造成型,车子长约两米,宽不到一米,高度刚好容纳一个人躺下。车内被简单地分隔成几部分,后半部分是床铺,前面留出了一点空间,用来放置他的衣物和工具。他还在车顶装了一个简易的遮雨棚,用的是捡来的塑料布和竹竿固定。
【导语】本月油市月度均值环比重挫,且呈现单边下行走势,PX市场伴随性跟跌,继而向下传导至PTA及聚酯领域;PX月均价窄幅下滑,与布伦特比值延续收窄;目前国内整体PX开工达到历史高位,仅各别装置出现短暂降负现象;而现金流传导不畅,PX盈利空间低位回暖。具体产业链上下游表现如何,本文将根据亮点数据一一解读。
木头车做好之后,他立刻开始测试,发现虽然有些沉,但只要慢慢拉动,还是可以行走的。他用绳子绑住车前部,将其系在腰间,试着拉了几步。车子并不算平稳,但好歹能用。他把行李一一放进去,搬进了车内,第一次在车里睡了一晚。
从那以后,木头车成了谢建光的家。他白天拉着车赶路,晚上就在车里休息。有时候,路过村庄或者小镇,他会把车停在一个偏僻的角落,找些干草垫在车下,防止车轮下陷。木头车的出现改变了谢建光的旅行方式。他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,也能在路上节省不少体力。
媒体关注与生命的终章
进入21世纪后,谢建光的旅行逐渐被更多人知道。他拉着木头房车在乡间和城市穿行,经常有人好奇地停下来问他:“这房车是干啥用的?”他简单地回答:“住人呗,赶路的。”随着他一路走一路讲述自己的故事,渐渐有一些媒体开始注意到这个拉着自制木头车的流浪者。
有一次,他经过一个大城市时,一位记者偶然看到他推着车走在街头,便停下来采访。记者问他:“这么多年你一直都这样走着,累不累?”谢建光一边整理车上的东西,一边淡淡地说:“这条路,我自己选的嘛。”这段采访被拍摄成了一段短视频,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。很多网友开始讨论他的生活方式,有人说他是个“浪漫的疯子”,也有人认为他是“真正活得自由的人”。
当谢建光的木头房车越过珠三角的公路时,他的名气已经逐渐扩散开来。在广州,他的一次停留让他的旅行迎来了最特别的一刻。当时,一位本地商人无意中在街边看到他拉着木头房车走过,车轮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已经显得有些破旧,车顶的塑料布也被风吹出了破洞。商人主动上前打招呼,问他:“你拉这车走了多久?”谢建光停下步子,回答:“十多年了吧,这车是自己做的。”
商人听完后显得非常感慨,说:“我这里正好有一辆新的不锈钢房车,干脆送你一辆吧。”谢建光一开始还以为是个玩笑,但商人很快就带他去了一家仓库。这辆房车相比木头车要坚固得多,长两米、宽0.8米。谢建光反复道谢,把新的房车仔细检查了一遍后,就开始用它代替旧的木头车继续赶路。
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这辆不锈钢房车陪着谢建光走过了更多地方。他的故事被更多的媒体报道后,甚至吸引了一些年轻人特地跑到他经过的地方来看他。有些人会带着水、干粮或者衣服送给他,问他旅途上的经历。谢建光总是很坦然地跟人聊天,讲讲路上遇到的趣事,也会用手机拍些沿途的风景发到社交媒体上。他的社交账号昵称是“天下第一疯”,这个名字是网友们起的,他也乐呵呵地用了。
到了2016年,他在社交媒体上更新了一条动态,简单地写了一句:“32万公里。”这意味着他用自己的脚步和双手,已经相当于绕地球走了八圈。这条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,有人感叹他坚持了几十年的旅行精神,有人开始称他为“行走的传奇”。
然而,2018年,他的旅程在黑龙江的黑河画上了句号。当时,他在一次拉车途中感到身体不适,腿脚变得无力,连车子都拉不动了。他拨打了急救电话,救护车赶到后将他送往医院,但由于身体早已透支严重,最终抢救无效去世。
参考资料:[1]喻彦.徒步旅行要注意什么[J].生命与灾害,2023(8):34-35
足坛趋势观察